进入道门口院部

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医药健康知识科普 > 正文

《一分钟说中医》| 五脏六腑话养脾

发布时间 : 2023-02-28    点击量:

脾为后天之本,位于中焦,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为“谏议之官”,脾的功能是决定人体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生成与输布的根本。

脾的运化功能可以把摄入人体的饮食转化为水谷精微,运输到身体的各个脏腑,并依靠脾的升清功能,将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等部位。如果出现脾气虚弱,则运化与升清功能失常,缺乏营养而出现疲倦嗜睡;浊气停阻而生腹胀满闷;脾气下陷而见便溏腹泻;故而脾虚则百病丛生。

《黄帝内经》说“脾主长夏”,暑夏湿气偏重,长夏更甚,脾喜燥而恶湿,可运化水湿,其生理功能容易因长夏湿重而受损,因此长夏养生最宜养脾。(长夏指农历六月,小暑到立秋之间的时间,是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份。)

长夏养脾有三法:

1、日常可选用适量的健脾化湿的中药材熬粥,如薏苡仁、赤小豆、茯苓和陈皮等等;

2、同时每日可以按压太白、公孙、阴陵泉等穴位5-10分钟,以穴位处感觉到酸胀、发热或者轻微疼痛为度。(太白穴:位于人体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公孙穴: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3、如出现四肢倦怠、乏力、腹胀、泄泻等症状明显时,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等汤剂辨证治疗。

编者按:

《黄帝内经》载:“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