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道门口院部

医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骨一科成功开展首例颈椎前路枢椎齿状突骨折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术

发布时间 : 2017-03-28    点击量:

近日,骨一科成功地为一名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实施了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术,这是我市三北地区首例G臂监视下开展的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内固定术,也是我院独立完成的首例颅颈段手术。

患者唐某,男,67岁。因“头颈部被重物砸伤后疼痛、活动受限2天”入住我院骨一科。入院后行X片和CT检查,诊断为“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由于枢椎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高,存在寰枢椎不稳定和脱位倾向,一旦移位就可能导致延髓损伤,引起心跳、呼吸停止出现死亡,是极高危患者,稍有治疗护理不当,导致患者即刻死亡的案例非常多,教训惨重。因此,传统采取颅骨牵引、头颈胸支具固定或Halo支架牵引固定等非手术治疗,相对安全,但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不愈合率高,后期需行后路枕颈融合或寰枢融合,创伤很大又使颈椎活动功能严重丧失。

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的进步和上颈椎手术经验的积累,部分学者将前路齿状突螺钉作为Ⅱ型和浅Ⅲ型骨折的首选方案,其最大优点是保留上颈椎旋转功能,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点,使骨折获得即刻稳定,愈合率高,可避免寰枢融合术或枕颈融合术以及非手术治疗的种种缺点。但上颈部及颅颈段解剖复杂,齿状突后方即为延髓,前方为气管、食管、迷走神经、颈部大血管及其分支,齿状突最多只有9毫米宽,3厘米长,齿状突骨折复位后螺丝钉的固定位置必须位于中轴,要求手术操作非常精细而准确,不允许有丝毫偏差,更不允许反复操作。术中稍有不慎,导针、螺钉及骨折块向后移位,损伤延髓(生命中枢),即可导致死亡,手术风险特别大,对术者的技术条件要求高。在较多的医院曾发生过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医疗纠纷、高额赔款,使该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目前在市内除部分教学医院以外的其他三甲医院开展相对较少。针对该患者的具体病情,科内组织了2次病例讨论,一致认为为了保留患者上颈椎旋转功能、提高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该患者宜选择前路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术。经与患者及家属反复多次沟通,详细交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可能的风险,患者家属也将X片和CT片拿到市内多家教学医院咨询后,完全同意我们的治疗方案,并愿意与医院一起承担相关风险,经报医院医务处作为开展的新技术项目批准后,科室即全力做好围手术期的各种准备。先行颅骨牵引5天,经复查CT显示骨折完全复位后,准备手术。

术前科室主任亲自指导患者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反复多次将核心手术器械在标本上模拟操作,确认进针点,测量进针角度和深度,体验手感,以便术中沉着应对;并查阅大量最新文献,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与麻醉科傅洪副主任沟通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与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沟通体位摆放及术中需密切配合的事项。经术前准备充分后,于3月9日手术。麻醉科副主任谢冕博士负责麻醉,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手术,卢卫忠主任主刀,陈愉主治医师担任助手,在G臂X光机全程监视下完成手术,历时约2小时,手术顺利,术中出血仅100ml,术后在中心ICU监护24小时平稳后转回病房,进行重点监管,配合中医手段康复。现术后20天,复查X片显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在头颈胸支具保护下患者已下床活动,恢复良好,患者及其家属非常满意。

该术式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高难度而效果优良的技术,它需要特殊器械及G臂X线监视器,价格昂贵,目前国内尚难以推广。我院成功完成该例手术,标志着我院脊柱外科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骨科亚专业发展。骨一科自2010年独立开展颈椎手术以来,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在常规难度手术技术成熟的基础上,遵循“稳中求进”发展新技术的总基调,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不断向高难度手术挑战,提高技术水平,走中西医结合发展道路,打造核心竞争力。面对国家分级诊疗的医改政策,及时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在初期基本完成粗放式规模化发展后,逐渐转向内涵技术发展,与教学医院骨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在中西医保守治疗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手术治疗方面开创出自己的一片领域,走在市级医院前列,缩小与教学医院差距。在手术治疗方面,除继续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始终保持与西医骨科同步水平外,重点是围手术期和后期康复配合中医中药调理及扶正措施,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总费用,明显优于单纯西医骨科,打造出区别于其他综合性医院骨科的最大特色。

1490691129389265.png 1490691153408672.jpg

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侧位) 枢椎齿状突骨折前路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