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道门口院部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七一网】重庆:深化医改,激活“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 : 2022-07-06    点击量:

新闻来源:七一网

新闻链接:https://m.12371.gov.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3/414118.html?isShare=true

大足区人民医院医改政策咨询处的工作人员认真解答群众的医改政策咨询。图/蒋鹏

忠县凸显“三通”,构建“纵联横合”医共体运营新格局;永川立足“做分管”,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走深走实......近年来,重庆大胆探索、锐意改革,诞生一系列服务人民健康、卓有成效的医改新招、实招,激活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一池春水”。

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本职,群众看病省钱又方便、医生诊治高效又积极、医疗资源分布合理又均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了国务院通报表扬重庆5次;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省级排名第8位;重庆医改经验载入《中国医改发展报告》蓝皮书。

患者看病省钱省时 医院回归公益性质

检验医改成效,首先要看群众感受。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住院的谭素琼回忆起重庆2017年的那次医改,很满意!

“原本以为住院要花很多钱,一直不敢去。”4年前,谭素琼因扩张型心肌病入院,治疗费花了3400多元。得益于医改,重庆增加了基层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住院床位费的报销比例也跟以前有所不同,谭素琼所在的县人民医院是二级医院,报销后,她仅需自付300多元。

2017年以来,重庆通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先着力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结束 60多年“以药(耗)补医”的历史。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重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2281项,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至29.97%,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提高至30.75%,群众负担进一步降低,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得到真正回归。

不仅如此,重庆还实施一系列便民措施,比如分时段预约就诊、延长开诊时间、开展志愿者服务、开设便民门诊等,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家住北环附近的刘瑞星患哮喘多年,他经常到重庆市中医院开一种名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的小瓶喷雾。他说,大医院呼吸内科的号很俏,以前必须一大早就去排队,开这么一小瓶药要排一个多小时。现在有便民门诊,他只用5分钟就将药拿到手中。

实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群众获得价格较低而质量较高药品的有效途径。重庆开展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平均降价50%以上。截至2021年10月,已有5批国家集采药品在重庆落地,218个药品平均降价53%,全市节省费用约23.75亿元。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肿瘤分院有关负责人就以集中采购中标的肺癌靶向药易瑞沙(吉非替尼)为例算了一笔账,该原研药此前一盒的价格为2280元,现在则为547元,加上医保报销,患者的负担大为减轻。

“对未中选药品处方用量增量异常的医生,我们要进行专项约谈。”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促进医生科学合理地用药,还将开展处方审查和处方点评,确保患者能真正用上中选药品。

深化医改,重庆做到实处

医生技术劳务价值提升,回归看病角色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他们的参与度影响着医改成败。

近年来,重庆着力突破制度壁垒和利益藩篱,积极探索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着力提升“人力价值”,在不加重群众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了诊疗、护理、手术、中医、床位等项目价格。市中医院风湿科的一位护士介绍:“以静脉输液为例,改革前是5.5元,现在提高到6.2元,是对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一种肯定。”

同时,从制度设计上,重庆在67家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突破事业单位封顶限制,并制定配套政策,开展人员总量备案管理试点,推动编内外人员同工同酬同待遇,开展卫生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试点,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

永川区在区中医院和区人民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全市首批试点,创新实行“基础绩效+超额绩效”模式,建立完善三级动态考核机制,医院结余、人员收入双增长。2020年,全区公立医院结余增长36.66%,人均超额绩效增长40.25%,医院活力进一步迸发。

巴南区人民医院把医务人员的收入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脱钩,与其劳务和技术付出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挂钩。在改革6个月后,医院职工和群众的综合满意度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4.81和2.35个百分点,业务总收入增长14.5%,全院人均绩效工资水平增长15.58%。

改革实际上是一场博弈,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成功的改革应该有利于激发医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改善医患关系,实现医院、医生、患者三方共赢。

的确,自改革以来,重庆每年提取事业基金约5亿元,用于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医院的发展也有了坚实基础。医院门急诊和住院人次较上年度增长3%—5%,整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下一步,重庆将按照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出台适合在市内全面推开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三通”建设逐步实现

4月20日,从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获悉,两家医院于近期通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至此,重庆三甲医院数量增至41家,优质医疗资源正加速扩容。

据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重庆正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学科完备、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将建成100家三级医院,每个区县至少布局一家,以优质医疗资源守护人民健康。

同时,重庆还全面推开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即“医通、人通、财通”,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其均衡布局。

2021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中,永川再度上榜“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

永川创新医联体建设国家试点,组建以1个龙头医联体,4个区级医联体,27家公立医疗机构、313所村卫生室全部参与,8家民营医院参与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4+N”网格化医联体,打造“三通”格局,区域内就诊率91.06%,第三方测评群众满意度95%。

此外,释放分级诊疗制度优势。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投入4608万元为基层配齐彩超、DR,中心卫生院配齐CT,“一院一策”下沉优质资源,区域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中心镇街全覆盖,区级医院—镇街医院“同质化”诊断提速至10分钟。

不仅在永川,医共体“三通”建设的“硕果”也在忠县落地。

三汇镇居民叶某就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她回忆,半年前,自己不慎摔倒,造成踝关节骨折,被家人送到三汇中心卫生院救治。鉴于其伤情严重,三汇中心卫生院将她转诊到县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她又被转回三汇中心卫生院康复治疗10多天。

叶某心里有一本账,实行“三通”医共体后,自己少花了很大一笔钱。

忠县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忠县开展的实施‘纵联横合’医共体,实现‘医通、人通、财通’。2021年,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量同比增长19.69%,医疗收入同比增长21.97%,基层处方不合格率从10%下降到1%以内,孕产妇死亡率连续3年为0,县域内就诊率连续6年保持在90%左右,构建起了‘人才学科下沉、服务能力提升、资源整合共享的价值医疗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重庆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为行动纲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今年又出台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针对下一步工作,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体系建设、医疗质量、运营效率、便民惠民四方面持续发力,助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走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