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第一眼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全力推进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通过科研项目快速响应机制,让一大批科研成果迅速投用,为防疫战线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
在疫情发生后,市中医院立即牵头组织技术攻关,应急研发了多种中药制剂,并在短时间内批准,4000多瓶合剂配送到4家集中救治医院和2家定点医疗机构使用。
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介绍,经过全市中医专家协作,项目研发了一批战疫中医药科研成果,成功研发“藿朴透邪合剂”“麻杏解毒合剂”“柴胡甘露合剂” ,有效加快了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救治。
对中医院这样的抗击疫情科研项目,我市纳入了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并实行项目“双短”管理,以缩短申报和评审流程、缩短项目转化周期的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见效、快速产出、快速转化。
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张柯表示,疫情发生之后,他们紧急启动实施了首批8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相关成果很快就应用到了疫情防控一线,通过“双短”管理,我市构建起了协同联动机制,突出了科研与临床协同,跨区域协同和开放合作创新。
抗击疫情,分秒必争。为此,市科技局还对抗疫科研成果,实施了“先推广后补助”的模式。位于巴南的耐德工业,自主研发了“移动方舱诊疗车”。成果一出,车辆立即驰援湖北。之后,这项技术获得了我市科研项目资金50万元的补助。
重庆耐德山花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质量部部长刘小丰说,得到前线疫情的消息之后,他们先进行了自主研发,相比以前来说,他们不用分心再去一边申报 一边研发,这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
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张柯说,对已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效果的科技成果 ,他们以“后补助”方式予以支持,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
截至目前,我市已组织实施了四批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总共57项,投入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调动了全市100多家科研机构和单位,以及2000多名专家团队参与技术攻关。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富治平,侯聪)
扫一扫关注官方微信
扫一扫就医更方便